优选讲座︱【9月17日】专题: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议题_交流合作_昆明社会科学门户网
  |  
当前位置: 首页/交流合作

优选讲座︱【9月17日】专题: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议题

[作者:社会科学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9-17 来源:昆明社会科学门户网]

优选讲座︱【9月17日】专题: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议题

社科优选 社科优选 2022-09-17 00:00 发表于安徽


讲座



会议信息

会议主办

《社会》编辑部、CJS编辑部

会议协办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

召集人

刘军 吴肃然

会议时间

2022年9月17日8:30——16:40

会议规则

报告人20分钟;

两个评议每人10分钟;

报告人回应5分钟

是否公开

请实名旁听:姓名-学校

腾讯会议号:286-197-082;密码:0917

备用会议号:101-209-733;密码:0917


与会人员信息

冯志强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李荣山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李艳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刘成斌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刘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刘忠魏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任兵

南开大学商学院

沈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吴肃然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熊浩

复旦大学法学院

张翼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赵联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郑莉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按姓氏拼音排序)


论坛

Forum

议程

Agenda

上午场(8:30-10:10)

主持人:刘军


8:30-8:35  引言:刘军

8:35-9:20  报告人:冯志强


报告题目:“价值自由”的起源、生成与困境: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再释

评议人:李荣山 张翼飞


摘要: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Wertfreiheit”概念绝非流俗意义上的“价值中立”,而是既有伦理中立(ethical neutrality)的含义又兼价值自由(value freedom)的内涵。本文认为伦理中立背后恰是价值自由,价值自由实乃韦伯方法论最核心的关切。首先,价值自由源于伦理律令与文化价值的分离,这是科学对世界祛魅的结果,世界祛魅带来诸神之争。其次,价值自由证成之关键在于一种自由人格之生成,亦即一种从无意义中创造出意义的文化担纲者之形塑,它以价值关涉为原初动力,以理智诚实为人格试金石,以价值讨论为技艺训练所,理念典型是它所孕育创造的新牌匾,自然魔魅和科层铁笼是它须臾不停的双重战场。最后,价值自由的困境在于理性化反噬自身,导致专家无灵魂而战士成了神经症,价值自由固守于免遭自身激情或外部科层制之干涉的消极自由,遗忘了创造价值新牌匾的积极自由。除非重返文化或自然进而锻造价值新牌匾亦即进行尼采式的价值重估,舍此价值科学将不可避免坠入“虚无”从而难以重获“自由”。

9:20—10:05 报告人:刘忠魏


报告题目:计算社会科学的社会学底蕴:范式或语言的视角

评议人:任兵 熊浩


摘要:本文从语意学系统或语言的角度对计算社会科学的核心语言“计算”、“社会系统”和“数据”和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提炼,进而,在理论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其理论研究纲领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因为“社会系统”所指的宽泛和模糊,以及与之关联的核心概念的泛化和自然科学倾向,计算社会科学的社会学基础并不牢固。在引入理论社会学的“行动者”构思之后,一个由存在论(含基础存在论)、实在论和诠释论构成的社会学理论范式有望为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确立更具建设性的思路。由此,我们也对“范式丛林”的不良理论氛围进行了反思。

上午场(10:10—12:00)

主持人:张翼飞


10:10-10:55 报告人:刘成斌


报告题目:线性演化与拟合物空间:贝克与拉图尔关于现代性的诊断方法比较

评议人:赵联飞 郑莉


摘要:本研究通过比较乌尔里希贝克与拉图尔著作中“现代观”来探讨现代性的“几何”属性,即现代进程的社会到底是如何变迁的问题。贝克阐述的具有现代进程先后顺序的“风险社会”在拉图尔看来只是科技的社会属性反作用于自然的一种“拟合物”。“拟合物”的界定中没有方向(纵向变迁),也没有进阶的阶段(进化)。可见,贝克的风险观是工业社会与技术变迁的“纵向”变迁,是一种历史线性演化阶段的方法论;拉图尔不认为社会存在阶段性进化,自然与社会之间拟合物的变化,是一种时空域。二者的思想为我们理解现代性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新视角。

10:55—11:40  报告人:熊浩


报告题目:几个个案才够?——个案扩展中的形而上学分歧

评议人:赵联飞 吴肃然


摘要:不同研究方法对个案数量的要求,不是技艺之别,而是价值与本体之别。不同的研究径路事实上包含着不同的形而上学预设,而不同的预设对研究中到底需要几个个案这个问题给予不同的解答。基于不同本体预设的各种个案拓展策略在其形而上学价值本体内部都是自恰的,但在其他个案拓展方法看来则有可能产生荒谬与紧张。这提醒我们有必要深入地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本体论基础与形而上学预设,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研究方法产生具有意义深度的理解,才能避免关于研究方法选择与个案数量要求的肤浅争论,从而真正促进综合方法的合理运用。

11:40—11:50   自由讨论10分钟

下午场(14:00—16:40)

主持人:郑莉


14:00—14:45  报告人:刘军


报告题目:关系逻辑下的关系——兼批“弱关系优势”命题

评议人:李荣山 沈毅


摘要:名篇“弱关系的优势”虽然被引用率达几万,但它在逻辑上的问题却不被关注。在辨析其核心思想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结合皮尔士等学者的关系逻辑,就“关系传递性”等预设辨析此名篇的一些逻辑缺陷。格氏忽视现实关系的一元性、二元性和三元性,只关注关系的线性意义,无视关系的涌现性:信息传递关系属于第三性的关系,不能还原为第二性,格氏恰恰有此还原论倾向。如果再同时考虑关系的传递性和对称性,更会发现格氏此文混淆了多种关系的性质,这也使得其结论缺乏真理性和现实性。最后总结并分析关系逻辑本身的局限。基于关系逻辑辨析关系的作用,可以理清弱关系优势之类命题的边界或局限,洞察被关系学者无视的思想,亦有益于具体个人。

14:45—15:30  报告人:李艳春、刘军、吴肃然


报告题目:社会学不研究类型?——批判谢宇先生

评议人:沈毅 刘忠魏


摘要:谢宇院士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理,本文重点批判其中变异性原理的核心观点之一:社会科学不研究类型而只研究变异。本文认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概念、范畴甚至命题关注的是类型,质性研究关切意义,量化研究的抽样、数据、统计技术及目标的核心都是类型而非变异。即便量化社会科学者认为变异是类的前提,但其关注的变异只是事情本身之外在的、漠不相关的差异,还不是事情本身之自否之变易。这意味着,变异性原理至少不足以作为基本原理,其本身甚至并不成立。批判变异性原理中知性思维的缺陷,可促进社会研究朝向并尊重事情本身。

15:35—16:20  报告人:任兵


报告题目:从证据到诠释:如何做数据驱动的理论建构

评议人:刘忠魏 吴肃然


摘要:近年来,相继出现的实证型、诠释型、过程型案例研究方法论创新为克服管理研究的严谨性和相关性挑战,发表高质量的管理研究注入了强心剂。相比于实证型,诠释型的案例研究方法越来越受欢迎,其通过建立一种严谨透明的数据分析和展示方法,辅之以归纳叙事的诠释性写作技巧,为回答“过程型问题”提供可被推广的因果概念模型。笔者认为不论是实证型还是诠释型的案例研究方法,在方法论创新上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导向,其存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整体一致性原则贯穿不足,基于方法论拼接和简单结构化导致数据分析和写作文本的过度“套路化”,欠缺更丰富的理论“构型”和跨学科启发等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国内管理学案例研究者存在方法论自觉和主位意识的缺失,方法胡乱拼凑,有影响力的原创理论严重不足等重要局限。综上,笔者总结出面向未来的三个行动:提升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整体内在一致性,警惕“干中学”和方法论拼接导致的潜在甚至根本错误;更广泛地借鉴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与科学思维技巧的多样性,增强方法论创新的张力;更进一步地“在场”和/或“卷入”到实践中,识别独特的本土现象,突出主体,做即严谨又相关的原创理论。


16:20-16:30  自由讨论10分钟

16:30-16:40  论坛总结:刘 军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9号

Copyright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