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成事之道
徐宏远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自古以来,广大知识分子追求“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家国情怀,奋力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这其中,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些都体现出个人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中国现阶段,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须增强跋山涉水、滚石上山、逆水行舟的勇气和志气。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首先来自思想上的觉悟,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内生的驱动力,铸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这是敢于担当作为的前提条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肩负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恪尽职守的职责担当。
“勇”于担当,才能“敢干事”。成事必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勇于担当,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敢于亮剑发声,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要想干成事,必须敢担当。敢干事要求领导干部主动承担并负起责任,不做“佛系”领导和“太平官”,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直面困难和挑战,毫不犹豫冲上去,敢于接烫手的山芋,拉得出、扛得起、顶得住。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领导干部的奋斗目标,敢闯险滩,敢抓敢管,敢于立“军令状”。岗位是责任,职务更是责任,担当也是一种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推进工作的成事之要,更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做成事。敢于担当既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对事业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
“精”于担当,才能“会干事”。成事必担当,精于担当是一种素质。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方法对位,事半功倍。会干事,需要过硬的本领作为支撑保障。于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就“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过硬本领,练就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化解前进中的风险和矛盾。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遵循事务的客观发展规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领导干部须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两手抓,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提高公共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保证政策质量,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进行纠偏和矫正,提高政策效能。领导干部需在艰苦条件下摸爬滚打,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艺高才能胆大,厚积才能薄发,有底气才有定力,能力强了,才有资本去面对、去担当。
“善”于担当,才能“干成事”。成事必担当,善于担当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大小的核心标准。把责任看得有多重就有多大的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勇于任事、敢于担责、主动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责任,还要有善于担当的本领,才能干一件成一件。于是,领导干部需增强学习思考、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系统思维等本领,在磨刀石上练就善于担当的“真本事”。领导干部提高专业思维和综合素养,需要到困难较多、矛盾尖锐、基础条件差的地方,沉下心去、扑下身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点滴小事做起,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去研究问题、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听实话、察实情、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干到底。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做到人民满意。在实践中积累,在担当中锤炼,在奉献中提升,在拼搏中善作善成。
“严”于担当,才能“不出事”。成事必担当,严于担当是一种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名利观,以慎独、慎微、慎欲、慎权、慎言、慎行意识严以律己,一切依规矩来、按规矩办、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秉持良好工作作风,永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同时,要坚持“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必须担当,失责必须追究”的原则。领导干部是一面旗帜,应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影响一片、带动一方。领导干部政治上要突出忠诚和坚定;工作上要突出干事和担当;作风上要突出勤奋和亲民;团结上要突出规矩和自觉;方法上要突出大局和重点;廉洁上要突出干净和刚正。但担当有时会受到挫折和委屈,还有可能牺牲个人利益,越是在转型期,遇到的情况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大。领导干部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团队意识,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支持、鼓励和保护改革实践。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奋发有为,既要自己主动担当,还要为敢于担当的下属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有为才有位,先苦才有甜。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担当精神,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在急难险重面前推诿扯皮,一门心思当“太平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过日子,就会一事无成,就是不称职,甚至是失职,耽误了大好发展时机。担当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担当,才会有敢干事的精神和勇气;有了担当,才会有会干事的决心和信心;有了担当,才会有干成事的机遇与可能;有了担当,才会有不出事的规矩和要求。
(作者单位:昆明市社会科学院)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9号
Copyright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